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(一)-《逆变1589》
第(2/3)页
面对倭军的围攻,杨元并不畏惧。他让明朝联军禁闭南原城门,利用明军的火炮优势,和倭军相持不下,足足坚守了五天。
第六天,明朝联军因为粮尽弹绝,又没有援军前来,杨元不得不率领小部分将士突围而出;而留在南原断后的将士们,则无一幸免,被倭军全数斩杀。
由于南原守军的浴血奋战,导致攻城的倭军损失惨重。倭军破城后,屠城一日泄愤。
听到南原失守的消息后,驻守全州的陈愚衷,没发一枪一箭,便主动撤离。这样一来,加藤清正的右路军,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全州。之后,倭军又分别攻陷了黄石山、金州、公州等地,汉城的屏障尽失。
南原和全州的相继失守,不仅彻底打乱了明军的战略部署,也给明军后来的反攻造成了很*烦。此时,朝鲜局势危若累卵,明军的第二批军队却还在招募之中。眼看着,胜利的天平要向倭军倾斜了,关键时刻,麻贵站了出来。
八月六日,为了拖住倭军北上的步伐,为明军的动员争取时间,麻贵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——伏击稷山的日军,以达到巩固汉城前沿阵地的目的。
麻贵命令副总兵解生率军两千六百余人,提前奔赴稷山北部,并设下埋伏。
七日,黑田长政率领的倭军第三军团一部与解生的伏兵发生了遭遇战,倭军的先头部队被击溃。紧接着,杨登山率后续部队赶到稷山,对黑田长政的一万余人形成了夹击之势。虽然明军兵力远少于倭军,可是明军的骑兵却大展神威,将倭军第三军团打得节节败退。
眼看黑田长政要吃下一场大败仗,哪知这个时候,他的援军——第八军团的毛利秀元率兵赶到,这才给他解了围。
第八军团是倭军兵力最多的一个部分,足足有四万人,而对战的解生和杨登山,手下明军不超过五千人,于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黑田长政的逃出包围圈。
尽管如此,倭军还是畏惧于明军的野战能力,虽然占领了天安、控制了稷山,却不敢北上攻打汉城。
稷山一役后,明军成功拖滞了倭军的攻势,为己方争取了不少时间,完美实现了战略目的。之后不久,倭军全线撤退至釜山,永远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。可以说,稷山之战,对中朝双方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,麻贵和解生、杨登山等人,也因此受到了朝廷的嘉奖。
朝鲜的战报传回朝廷,钟南才松了一口气。麻贵是他力荐之人,能够临危不惧,将杨元和陈愚衷造成的颓势,逆转过来,他的脸上也有光。
十月,战火复燃,两军在星州和青山再次开战。
在星州,麻贵命李如梅率军数千,向守城的倭军发起了攻势。死守的小早川秀包和筑紫广门,在最后时刻迎来了援军山口正弘,李如梅只能无奈撤退。
在青山,倭军的毛利秀元军团,被明军参将彭友德率领的中朝联军重兵包围,死伤惨重。幸亏有了浅野幸长和太田一吉等人的接应,毛利秀元才侥幸得以逃脱。
双方你来我往,各有胜负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