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(三)-《逆变1589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就在倭军将领撤退之时,陈璘派遣邓子龙偕同李舜臣联合出击,在露梁海上截击想援救加藤清正的倭军援军——包括立花宗茂、岛津义弘、小早川秀包、宗义智、寺泽广高等部,他们全都被堵在了露梁海域。

    水师副将邓子龙,字武桥,号大千,江西南昌人士。他是嘉靖三十七年的武举人出身,先在福建、广东沿海各地抗倭,由小校升到了把总。之后又先后参与镇压江西、广东等地的农民起义军行动。

    万历十一年,邓子龙痛击侵略攀枝花的缅甸木邦部落,并活捉缅甸军一众首脑,因此升任副总兵。

    之后的十来年,邓子龙又经历了被剥职入狱、戴罪立功、官复原职、被罢官等事件,从一个热血青年,变成了老头儿。

    别看邓老头已经七十多岁了,在露梁海战中却是勇往直前,誓要夺得首功。他亲率三艘巨舰攻向倭军,并自为前锋,打算和对方正面决战。

    倭军被邓子龙的这种不怕死的战法,打得屁滚尿流,一时间死伤无数。哪知己方士兵,不小心将火器误投到了他的船中,使战船起火。邓子龙无路可退之下,和倭军拼死一搏,最后英勇就义。

    同一时间,联合作战的李舜臣,想前去营救邓子龙,结果他率领的龟甲船冲入敌阵后,被倭军层层围住。不幸的是,乱战之中,李舜臣被流矢射中胸口,不治身亡。

    李舜臣临死之前,特意叮嘱侄子李莞:“战方急,慎勿言我死,毋令惊军。”他把军旗交给部下,让其代为发号施令,以便不影响朝鲜水师继续战斗。

    接着,陈璘命陈蚕、季金等人,领军赶来夹击倭军。倭军则因为已经成功解救了加藤清正,于是且战且退。哪知刚刚逃上岸的加藤军团,被提前等在此处的刘铤候个正着,一阵对战之后,大批倭军焚溺而亡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前来救援的岛津义弘军团,也被陈璘的一顿猛击,给揍得乱了方寸。在付出了上百艘战船的损失后,才在立花宗茂的接应之下,仓促逃离。

    十一月,仍然留在朝鲜的倭军残兵,再次由乙山偷渡出逃。只是畏惧于乙山的高深悬崖,倭军将士们大多都不敢前进。结果陈璘在夜里偷偷率军前来,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,慌乱之中,失足跌落悬崖的倭军都有上千人。

    虽然还是有小部分倭军逃了出去,可对全局却没有丝毫影响。至此,第二次朝鲜战争终于结束了。

    十二月初,钟南和麻贵、陈璘等人先后返回京师。

    算算时间,从二月底到十二月初,钟南几乎在朝鲜待了近十个月。这段时间里,尽管他没有亲自披挂上阵,可是仍然感受到了战争的铁血和残酷。

    南原一战,六千明、朝联军,除了最后和杨元一起突围而出的近两千人外,其余将士全部阵亡;当然,倭军的损失更大,虽然他们的兵力近十倍于明、朝联军,却仍然付出了死亡七千余人的代价。

    稷山之战,明、朝联军几乎又是以一敌二,结果不但击毙倭军六千余人,更重要的是达成了战略目的,为大明重新募兵赢得了时间。不过,明、朝联军也阵亡了两千五百余人。

    蔚山大会战,明、朝联军四万六千余人,对阵倭军六万多人。明军阵亡七千余人,受伤四千余人,朝军伤亡近四千人;倭军伤亡一万两千余人。结果是明、朝联军苦战失利,还损失了辽东军将领卢继忠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