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李太后-《逆变1589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其实关于高拱被罢免一事,表面上看起来,原因简单至极。

    朱翊钧即位后,高拱曾在内阁说过一句话:“十岁幼童何能尽理天下事?”,这里的幼童当然就是指万历皇帝。

    虽然高拱在说这句话的时候,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不臣想法,可是这句话,却被张居正透露给大太监冯保,又经由冯保之口,传到了两宫太后(李贵妃和陈皇后)耳里,两人当即大惊失色。尤其是李太后,她哪里能够容忍这样的大学士来辅佐自己的儿子。

    万历元年六月十六日的早朝之上,李太后在内阁、五府、六部的高官面前,严厉斥责了高拱的罪行,指摘对方的行为藐视皇权,擅权无君,是大逆不道之举。

    事情还没完,骂了一顿之后,李太后还绕过内阁,当场降旨将高拱罢官,命其立即还乡,不许在京师多做停留。

    事实上,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欣赏由来已久,而她对高拱的猜忌和不满,也并不仅仅是由这一句话而起。不过不管怎么说,她的这个举动,在事后看来,确实是英明无比的。

    隆庆皇帝即位后,常年沉迷女色,健康已大不如前,状况不容乐观。而在这个时候,妖道王九思自称深谙阴阳大法,他给皇帝开具了一道药方,取十二岁童男子时尿液,和十二岁童女的初潮经水,然后将它们混合并配以中药炼制而成。

    隆庆皇帝拿到方子后,龙颜大悦。而张居正和高拱都经历过嘉靖皇帝一生笃信道教方术,终日在西苑内斋醮炼丹,由此导致国事糜烂、政风颓败的惨痛经历。

    对于皇帝的所作所为,张居正坚决反对。

    高拱虽然也知道皇帝的行为不妥当,却因为当时正处于和张居正争权的紧要关头,所以不愿得罪皇帝,于是违心劝导皇帝可以一试。

    对于两位臣子的做法,隆庆皇帝当然是斥责张居正,而对高拱加以褒扬。哪知此事传到了李太后的耳朵里,她自然会觉得张居正忠贞敢言,而跟皇帝最为亲近的高拱,却因为一己私利,置皇帝的健康和大明江山的安危于不顾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在李太后的心底深处,一颗怀疑的种子,便早早地种下了,只需等待时光慢慢发酵之后,就会迸发出千钧之力。

    隆庆二年初春,在时任礼部尚书高仪的提议下,内阁的几名大学士,联名给皇帝上了一道折子。其大意就是,希望皇帝尽早确立朱翊钧的太子地位。

    隆庆皇帝只有两个儿子,都是当时的李贵妃所生。陈皇后由于身体原因,早年生下过一个早夭的女儿后,就再无所出。

    朱翊钧是隆庆皇帝的大儿子,当时只有五岁多。皇帝本来就对这个皇长子非常喜爱,收到内阁大臣的请求后,他当场准奏,并于三月份举行了册立仪式,向天下昭告了此事。

    张居正刚一入阁,就赶上了这件大事。而先张居正入阁的高拱,却因为与与时任首辅徐阶闹翻了,遭到言官们的弹劾,在头年年底就被排挤出阁。

    虽然在不久之后,徐阶因年纪大了,退休回了老家,高拱又重新返回内阁,并且坐上了首辅之位。可是在“册立太子”一事上,高拱寸功未立,这多少也导致了万历即位之后,张居正反而比他更受皇帝青睐。

    而李太后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,才能在早朝之上,将高拱轻松地拉下马来。由此可见,李太后的政治嗅觉有多敏锐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