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8章-《三国之纵马十三州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袁绍推过揽功,不敢担当,其结果引起众叛亲离,终为曹操所灭。

    曹操推功揽过,勇于担当,从而很好地树立了威信,赢得了将士们的拥戴,一步步走向了胜利。

    这一反一正,岂不令人反思乎?

    七、带领团队的能力,袁绍不及曹操。

    袁绍以“威“驭人,以“疑“驭人,以“短“驭人,导致团队内部相互争斗,四分五裂。

    从表面上来看,刚而犯上,贪而不知,专而无谋,果而无用,似乎袁绍团队内部的争斗,是这几个谋士的“性格缺点“造成的,其实不然!根本的原因在于袁绍,在于他用人外宽内忌,求全责备,偏听偏信,意气用事。田丰直言劝谏,他觉得遭到了冒犯,便囚禁田丰,企图以“威“驭人;沮授建议缓攻,他觉得扰乱了军心,便软禁沮授,企图以“疑“驭人;许攸被揭发有贪污问题,他觉得许攸有“短处“,便斥责打压许攸,企图以“短“驭人。

    曹操以“道“驭人,以“法“驭人,以“长“驭人,造就团队内部的信任和包容,戮力同心。

    荀彧一心向汉,曹操便利用这一点,让荀彧竭忠尽智,此为以“道“驭人;行军骑马踩踏青苗,曹操便“割发代首,以震三军“,此为以“法“驭人;郭嘉“不治行检“,被陈群多次批评,却依然如故。然而曹操重其才,不仅不斥责他,反而愈加重之,此为以“长“驭人。使得文臣武将安心用命,一致对外。

    袁绍以“威“驭人,却使人不畏;曹操以“道“驭人,而使人诛心;

    袁绍以“疑“驭人,却使人不服;曹操以“法“驭人,而使人服心;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